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利企服务 > 税务登记 >
抗美援朝精神 舍生忘死卫家国

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,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,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不畏艰难困苦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、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,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,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。

——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
【精神阐释】

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

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,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,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。保家卫国,是抗美援朝战争最为鲜明的标志。中国人民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、英勇牺牲、无私奉献,凝聚成能够战胜一切的钢铁洪流。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世界知道了,“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,是惹不得的。如果惹翻了,是不好办的”。

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。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,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让敌人胆寒。正是凭借这种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志愿军将士把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打得“如潮水般溃退”,让不可一世的敌军指挥官度过了“最寒冷的冬天”。

不畏艰难困苦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志愿军战士们深知抗美援朝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,坚信正义的战争必胜。上甘岭战役中,美军连续轰炸,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,甚至严重缺水,但志愿军战士们依然乐观,他们给作战坑道起名叫“立功洞”“英雄洞”“胜利洞”,把敌人投下的照明弹戏称作节日礼花,把敌军炮弹炸出的弹坑调侃为炮弹火炉。

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、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。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,志愿军战士闻令而动,坚决果敢,不惜牺牲,慷慨奉献出自己的一切。著名作家魏巍在抗美援朝战场看到一个战士吃炒面就雪,就问他:“你不觉得苦吗?”这位战士说:“怎么能不觉得!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!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。”

【教育奉献】

全国教育工作者支援抗美援朝

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全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,以实际行动投身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斗争。1950年11月9日,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发表《全国一百万教育工作者衷心拥护联合宣言》,要求全国教育战线立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,展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。1951年3月21日,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吴玉章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“负起普及与深入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”。他指出,全国教育工作者人数多、分布广、文化水平高,与其他阶层人民相比,有着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的便利条件,同时也应肩负更大的责任。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的教育和动员下,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或投身前线作战,或进行后方支援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。
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只有保持思想上的清醒,才能做到行动上的坚定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美国作为头号帝国主义国家,有着强大的经济、军事实力,并拥有先进的核武器,这不免让一些人产生了“恐美”“崇美”“亲美”心理。针对这种情况,各级各类学校把时事教育作为重要内容,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美帝国主义“仇视”“鄙视”“蔑视”教育,引导广大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斗争的性质与意义,从思想上弄清楚为谁斗争、如何斗争以及斗争的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。

在加强自身时事学习的同时,全国各大、中学校师生深入工厂、农村及居民团体等进行广泛宣传。《全国一百万教育工作者衷心拥护联合宣言》发表后,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立即行动起来,掀起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的热潮。教育系董渭川教授多次到各中学作报告;历史系白寿彝教授早晨6点半钟就开始进工厂;中文系教授黄药眠、叶丁易、黎锦熙、陆宗达等及全体助教都参加了工厂工作;化学系助教俞凌翀、吴国利每天都和同学步行到工厂,晚会时,俞凌翀讲述“原子弹问题”,吴国利讲“美帝侵华史及美帝暴行”;历史系的教授们则积极赶编小册子《美帝侵华史》;同时,美工系同学要求漫画组变成长期性的组织,并请系里的教师指导工作。

抗美援朝战争甫一爆发,全国青年学生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的热潮沸腾而起,纷纷要求报名参加志愿军。1950年12月1日,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关于招收青年学生、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颁布后,青年学生掀起了踊跃报名参军的高潮。清华大学的学生欢呼道:“天天等待着的祖国号召,这下子可盼来了!”学生们的爱国举动,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支持。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、许德珩,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等纷纷发表讲话,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。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、林徽因等以身示范,积极支持自己的适龄子女报名参加军事学校。

前线需要什么,祖国就支援什么。1951年6月1日,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《关于推行爱国公约、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》发出后,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响应,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,全国教育工作者认捐的数额达240亿元。归国华侨学生踊跃捐献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药品。为支援前线作战,哈尔滨医科大学、哈尔滨市护士学校等组成“南丁格尔救护队”“白求恩青年医疗队”,前往朝鲜战场提供医疗服务。唐山工学院(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)师生组建“抗美援朝工程队”,三次赴朝抢修机场,顶着敌人的狂轰滥炸,出色地完成了任务。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(现在的石家庄铁道大学),紧急培养了44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驰援朝鲜战场,为保障“打不断、炸不烂”的钢铁运输线立下了赫赫战功。1952年3月,学校还直接派出30余位专业技术教员奔赴朝鲜战场参与铁路抢修抢建,与战场上的铁道兵战友共同奋战。“没有大国,哪有小家?我们不怕困难、不怕强敌,因为我们身后是国家和人民。”曾参与朝鲜战场铁路抢修抢建的杨桂昌,1951年18岁入伍时正读初中,他回忆起参加大同江桥抢修战斗时说,被炸毁的大同江桥为混凝土钢结构,正桥的水泥桥墩只剩下半截,很难修复。经指挥部决策,确定在大桥两侧贴着河面抢建两座便桥,以备一座桥炸坏了,另一座桥仍能保障通行,创造了战时铁路抢修的成功经验。杨桂昌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来到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任教,2020年10月,与同校15名离退休教师一起获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纪念章。